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全文完整)-5845威尼斯达人

时间:2022-06-10 19:3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全文完整)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6篇

第1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三、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 7.23-8月初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月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11月 中国共产党中央局发出通告,对党的组织.宣传工作做出部署。

1922 1.12 香港海员大罢工

1.21-2.2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5.1-5.6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

5.5-5.1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7.16-7.2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8.29-8.30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举行全体会议

10月 中共中央从上海迁到北京

10.16-10.26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1923 2.4-2.9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发生。

2.27 中共中央发表《为吴佩孚惨杀京汉路工告工人阶级与国民》。

3.3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表《就京汉铁路罢工工人流血件告中国铁路工人书》。

4月 中共中央由北京迁回上海。

6.12-6.20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

6.15 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

7.1 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前锋》月刊在广州出版。

7月 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于时局之主张》。

8.20-8.25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

10.20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

11.1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向导》.《新青年》.《前锋》 等杂志。

11.24-11.25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三届一中全会。

11.28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通过《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党问题的决议》。

12.25 中共中央发出《第十三号通告》。1924 1月初 中共中央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在上海举行联席会议。

2.7 全国铁路总工会成立。

2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三届二次执行委员会会议。

5.10-5.15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

6.17-7.8 共产国际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

7.3 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学。

7.15 广州沙面工人大罢工。

9.10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三次对时局的主张。

11.19 中国共产党发表第四次对时局的主张。

发展历程;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员标准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分。中国革命在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在以后更需要工人阶级领导。工人阶级将来要发展,要成为人口中的大多数,农民在使用机器耕种之后也变成工人。最后全体人民都是工人。(我们党历来依靠无产和半无产。)一切党员必须承认这点。

2、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她现在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在将来要为转变到社会主义而斗争,最后要为实现 共产主义而斗争。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制度的要点另外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般地不破坏私有财产的制度,但社会主义就首先要在工业中然后在农业中破坏私有制。在农业中组织集体农场,这时,只能依靠工人及贫雇农,不能依靠一般农民,只是团结农民。)一切党员必须具有为党的这些目的而坚持奋斗的决心。

3、因此,现在的人做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是一辈子都要坚持革命斗争。如果在中途不 能坚持革命斗争,就不能再做共产党员。这种革命斗争是包或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斗争在内,并且还要和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行武装斗争(但不是说要当一辈子兵)。

4、一切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之下去进行。因此,一切党员必须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严格地遵守党的纪律,对于党内党外一切损害党的利益的现象必须进行斗争。否则,就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

5、一切党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公共的利益,即党的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党员的私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的即党的公共利益。一切自私自利的人,不肯为人民牺牲自己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乡村中互助组、互助会、合作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方式之一,是半社会主义。不怕牺牲自己一点,努力为合作社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营工厂生产竞赛,更是社会主义。)

6、一切党员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勇敢坚决,不能在严重的艰苦的环境中退缩,不能向敌人投降,不能叛变共产党与共产主义。否则,就不能做共产党员。

7、一切党员都必须为人民群众服务,使党与人民建立很好的关系,认真地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并及时地向党反映,把党的政策向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除开经过批准的少数党员外,每个党员都必须在自己的职业之外,再做一件党的组织或支部所分配的社会服务的工作。不能这样做的人,都不能做共产党员。

8、一切党员为了能够并且更好地履行以上各项,都必须努力地学习,使自己懂得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思想,使自己的觉悟更加提高。不努力学习的人,是不能做好一个共产党员的。

第2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为什么要学习党史?

古人“以史鉴今”之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时仅有50多名党员,但只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就建立了新中国,成为执政党。尔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与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战胜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组织本身也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

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经验、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如今石油行业持续低迷,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党的优良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党的历史分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976年10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至今)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至今已走过95年的历程。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在党史上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间经过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年9月~1923年5月)、大革命时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1945年8月)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五个历史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期间经历了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全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照搬照抄别国经验个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并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波澜壮阔的。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国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年的历程。

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这27年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这27年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课题。从1957年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左”倾错误绵延了20年,尤其“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的发生,导致中国社会长时间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误,如邓小平所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咋样搞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结束。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实践上从“文化大革命”灾难中走出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在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继毛泽东的第一次革命之后的有一场新的革命-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思想。

第四部分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而奋斗。

历史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已走过了95年的历史,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回顾党的历史,有一下几点基本经验可以在今天借鉴: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好新中国

2.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知道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3.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追求的最终理想,也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理想

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第3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

党史学习资料

中共西宁社区支部委员会

2011年7月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资料

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爱国风暴。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参加人数达六七万。随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如燎原烈火蔓延全国,扩展到20多个省、市的100多座城市。五四运动突破青年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发展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由学生逐渐转向工人。五四运动,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主义姿态,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帷幕。五四运动,是一次有着明确政治目标的政治运动,也是一次启迪先进分子思想的思想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加速剂,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开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2.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
3.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派出的俄共(布)党员小组维经斯基等人到达中国,他们的任务是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维经斯基一行先后会见了李大钊和陈独秀,了解中国的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酝酿建党等情况,介绍了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和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准备工作给予帮助。
4.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惨遭奉系军阀杀害。
5.1920年8月,经过酝酿和准备,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当时取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
6.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国内各地的党组织和旅日的党组织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会议。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大设立中央局作为党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8.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国民党以及中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团体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9.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人。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央局报告了一年来党的工作。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邓中夏、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另选出三名候补执行委员。陈独秀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党的二大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10.1922年8月29~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共产党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11.1923年爆发的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最高峰,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伟大力量,沉重打击了敌人,锻炼了阶级队伍。同时,使党和工人阶级开始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死敌。
12.广东海陆丰的农民运动是建党初期范围广、影响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开创者是后来被人们誉为“农民大王”的彭湃。
13.1922年5月5~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4.1924~1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15.1923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理论刊物《新青年》季刊在广州创刊,瞿秋白担任主编。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中文歌词首次在这个刊物上发表。
16.1923年6月12~20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当时能够为孙中山和国民党所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大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大钊、谭平山、王荷波、毛泽东、朱少连、项英、罗章龙等9人为中央委员,邓培、张连光、徐梅坤、李汉俊、邓中夏5人为候补中央委员,由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罗章龙、谭平山(后由于谭调职,改为王荷波)5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罗章龙担任会计,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的三大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孙中山先生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召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17.1923年9月23日,瞿秋白发表《自民权主义至社会主义》的文章,明确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认为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必须“日益取得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指导权”。
18.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周刊)在上海创刊,先后担任该刊编辑的有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任弼时、邓中夏、张太雷、李求实等。
19.1925年1月26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动员全体团员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积极发展青年学生运动,并决定把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大会选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张太雷被选为总书记。
20.1925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20人,代表全国党员944人。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大会围绕当前的中心工作,通过了《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等11个议决案,并选出了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新当选的中央执行委员共9人: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
候补执行委员5人: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随后举行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总书记兼中央组织部主任。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21.1925年6月,毛泽东在韶山组建了中共第一个农村基层组织——韶山党支部。
22.1925年10月,为了在北伐军中掌握革命武装力量,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以铁甲车队为基础,以黄埔军校部分成员为骨干,以广东、广西、湖南招募的贫苦农民为士兵,建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所以也称“叶挺独立团”。
23.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直接反抗帝国主义的伟大运动,显示了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了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五卅运动,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24.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的中山舰事件。这一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25.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中正式开始。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
26.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论述了农民运动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要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到”。
27.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28.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党员57967人。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陈独秀、蔡和森、李维汉、瞿秋白、张国焘、谭平山、李立三、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苏兆征、张太雷等为候补委员;
选举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大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党的五大是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召开的。五大虽然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而真正结束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方针,是在3个月后的八七会议上完成的。
29.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0.1927年8月7日,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任务,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3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创建了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并开始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32.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为了保留和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毛泽东主持了前委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三湾改编,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把支部建在连上,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33.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张太雷、叶挺等人领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3000名工人赤卫队员在广州发动起义。12日,张太雷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34.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35.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36.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代表84人。会上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随后召开的六届一中全会选举苏兆征、项英、周恩来、向忠发、瞿秋白、蔡和森、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关向应、李立三、罗登贤、彭湃、杨殷、卢福坦、徐锡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选举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李立三、杨殷、徐锡根为常委会候补委员。党的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37.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农民问题决议案》关于“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的精神,并结合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
38.1929年12月28日,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39.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针对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右倾悲观思想给他写了复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中批评那种不愿做艰苦工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错误倾向,指出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才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40.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会上鲁迅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41.1930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会议讨论军队内党的组织、政治委员制度、士兵委员会和政治工作等问题,并决定各地红军要相对集中,主要战略区域的红军要合编成军团。这次会议对红军的发展和建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2.1931年1月7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除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22人外,还有全总、海总、铁总党团、团中央、苏维埃准备委员会以及白区党的基层组织的代表,共37人。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出席了会议,并不断使用组织手段控制会议的进行。会上,王明(陈绍禹)等在米夫的支持下,以“执行国际路线”、“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主义”为旗号,虽然也批评了李立三的一些“左”的错误,但却指责以李立三为代表的错误是在“左”的词句掩盖下的“右倾机会主义”,提出一系列比李立三冒险错误还要“左”的错误观点。通过四中全会,王明等人实际上掌握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从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
43.1931年9月,王明决定去莫斯科,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经共产国际批准,由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等组成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
44.1931年11月7~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村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会议选举毛泽东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5.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南昌起义的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此后,“八一”就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46.1934年4月20日,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经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呼吁中华民族武装自卫,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5月,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总会在上海成立。
47.1934年7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七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
48.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由于中共临时中央错误的政治及军事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中央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长征。其他各地的红军主力也陆续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又称陕甘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红军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静宁,红军三大主力宣告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军队聚歼红军企图的破产。
49.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审查黎平会议决议和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教训。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并为后来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胜利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民主解放战争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在极端危及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0.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10月1日,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上正式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这个宣言对推动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的作用。
51.1935年12月6日,为了适应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改变对富农的策略问题,并作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决定指出,对于富农只取消其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其他经营的土地、商业和财产不予没收;
苏维埃政府应保障富农扩大生产与发展工商业等自由。
52.1936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山西西部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如何建立与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战略方针,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的问题。
53.1936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进行根本改造,使共青团变为广大青年群众的组织,并大批吸收共青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54.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蒋介石于24日被迫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随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介石囚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55.1937年4月15日,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迎接抗日战争高潮的到来,中共中央发表了《告全党同志书》。指出:在目前阶段内,“我党工作中心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全体党员应该以最大的坚持性忍耐性,发动最广大的群众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争取与推动国民党南京政府与蒋介石走上最后决心抗战的道路,使全民族的抗战得以发生。
56.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57.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实践论》讲演。这个讲演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作的。《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知行关系问题。它用科学的认识论武装了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党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准备,为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58.1937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矛盾论》讲演。《矛盾论》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59.1937年8月22~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县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过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是:一、打到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抗日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善群众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60.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全军下辖三个师,编制四万五千多人。8月下旬至9月底,3个师的主力陆续开赴山西前线抗日。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第八路军为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改称总司令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改称总司令、副总司令。
61.1937年9月至10月间 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将南方八省边界十多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不含广东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全军下辖四个支队,共一万零三百人。
62.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63.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精神和抗战勇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64.1938年1月10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冀西阜平召开。到会代表149人,经民主选举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宋劭文为主任。这是敌后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65.1938年5月,毛泽东集中全党的智慧,写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重要的军事理论著作,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批评了关于抗战以来的错误思想,进一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66.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党在抗战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解决党内一度出现的右倾错误,统一全党的认识和步调,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会议的中心议题。
67.1938年10月21~25日,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68.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政治口号,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反共逆流,争取时局好转而斗争。
69.1939年8月,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题是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的目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70.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的刊物《共产党人》撰写了发刊词。在发刊词中,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深刻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8年来的主要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民主革命中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在三大法宝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1.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12月21日,毛泽东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向他学习。
72.1940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理论文章《新民主主义论》。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面地深刻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阐明了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转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该文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著作,文章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顽固派的反共谬论。
73.百团大战1940年夏,日本乘德国军队在欧洲迅速推进,英、美无力东顾的机会,一面加紧诱迫国民党政府投降,一面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企图彻底摧毁抗日根据地,除去其南进的后顾之忧。为了粉碎日军的图谋,打破“囚笼政策”,克服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投降的危险,华北八路军(不含山东)所属部队乘青纱帐和雨季,对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随着战役的展开,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百团大战”。
74.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是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其控制区域内发动的一场军队屯田和鼓励生产的群众运动。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运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自己生产自救的道路。各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学人员和人民群众响应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首先是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的。1941年3月,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赴荒无人烟但土质肥沃、适于开垦的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通过这场以自给为目标的大规模生产自救运动,中共控制区域基本实现了经济自给自足。
75.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往长江以北,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途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23日,中共中央重新任命的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向全国各友军发出就职通电,表示将“与万恶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亲日派奋斗到底”!
76.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文件指出,在新形势下,敌后斗争方针是坚持长期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各种斗争方式与敌周旋,节省和保存自己的实力。并规定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应包含主力军、地方军和群众武装(即不脱离生产的自卫队和民兵)三部分。目前,应以扩大、巩固地方军和群众武装为中心,主力军采取适当的精兵主义。这样,就完善了三位一体的人民战争的军事体制,使游击战争得以空前广泛地开展起来。
77.1942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中共党旗样式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样式宽幅为三与二之比,左角上有铁锤镰刀,无五角星。
78.整风运动全党的普遍整风运动是从1942年春开始的。2月上旬,毛泽东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全面阐明整风的任务和方针,在全党引起热烈反响。全党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全党整风运动的中心内容。在全党的普遍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和“治病救人”的方针。从1943年9月起,中央领导层的整风进到深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阶段。在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清路线是非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半的讨论,在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对党的历史上若干重大问题作出正式结论后,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79.1942年5月2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文艺界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毛泽东作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人民服务”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语言。
80.1943年3月16~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康生、凯丰、博古、邓发、张闻天、杨尚昆、彭真、高岗、叶剑英共13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81.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于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渗入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以至导致后来的反特斗争的扩大化。
82.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为适应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并考虑各国斗争情况的复杂,需要各国共产党独立地处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22日,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决定。26日,中共中央作出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曾经获得共产国际许多帮助,但是,很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即已能够完全独立的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解散后,中国共产党解除了对共产国际章程、决议所承担的义务,完全摆脱了它的影响。
83.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会议先后举行了八次全体大会,主要讨论党的历史问题,特别是1931年初到1934年底的历史问题。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讨论和反复修改,集中全党的智慧,全会于1945年4月20日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使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一致。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84.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部队的指示》,确定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整训,提高部队的政治和军事素质,为将来部队发展一倍至数倍准备条件。
85.1944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代表林伯渠在重庆举行的三届三次国民参政会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6.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共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闭幕词的题为《愚公移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条政治路线阐明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阐明了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阐明了加强党的领导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
87.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苏军对日作战,沉重地打击了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缩短了对日战争的时间。中国抗日战争随即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88.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申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89.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形式向公众宣布无条件投降。
90.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报告指出,内战的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党的方针应当是: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
另一方面必须对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切实做好相应的准备。报告揭露了蒋介石所玩的“你交出军队,我给你民主”的阴谋。
91.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
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实施避免内战和实现民主政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六项紧急措施。
92.重庆谈判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在依靠美国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同时,斯大林也致电中共中央,要求中共同国民党举行谈判,寻求维持国内和平的协议,并说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有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在此期间,毛泽东直接同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这次谈判前后历时43天。1945年10月10日,双方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93.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94.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10月25日,台湾地区日军投降仪式在台北举行。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从此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95.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签署于5日达成的停战协定,双方颁发于13日午夜生效的停战令。蒋介石在美国授意下,坚持在停战协定中将东北除外,以便在东北放手大打,然后再把战火烧向关内;
蒋介石在下达停战令的前后,还密令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中国共产党代表在谈判桌上针锋相对地揭露了美蒋反动派的阴谋;
人民解放军也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在自卫反击中击退了“抢占战略要点”的国民党军。
96.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以围攻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97.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毛泽东还就中国的全面内战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些。”
98.1946年9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指出这是战胜敌人的主要作战方法,不但应用于战役而且应用于战术的部署,以求全歼、速决。
99.1947年2月27~28日,国民党政府先后通知中国共产党驻南京、上海、重庆等地担任谈判联络工作的代表全部撤回,宣告国共谈判的完全破裂。
100.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执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101.1947年7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10周年的纪念口号中,向全国人民宣布了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及没收官僚资本、实行土地制度改革、保护民族工商业等项主张。9月,提出了“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口号。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02.1947年秋,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相继展开,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后方形成严重的威胁。
103.1947年10月10日,中央统一规定,颁布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这蕴含了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
104.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105.1948年9月8~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全党的战略任务是建设500万人民解放军,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会议指出,现在战争进入第三年,这是争取五年胜利中关键的一年。
106.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解放军集中主力七十万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歼敌四十七万二千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107.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六十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至翌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六天,共歼灭国民党军五十万五千人。经过这一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并同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直接暴露在解放军面前,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陷入土崩瓦解的状态。
108.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共一百万人联合发动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09.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新年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110.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盛大的进驻北平入城式。
111.1949年2月8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把军队变为工作队》的指示,指出:在渡江南进和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今后将一反过去二十年先乡村后城市的方式,而改变为先城市后乡村的方式。军队不但是一个战斗队,而且主要地是一个工作队”。
112.1949年3月5~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举行。毛泽东在会上所作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方针,说明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中心工作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全会提醒全党要警惕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的情绪的滋长,警惕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简称“两个务必”)。全会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和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等规定。
113.1949年3月24日,中国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在北京大会举行,正式建立了全国妇女统一的群众性组织——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妇女会议。邓颖超作了《中国妇女运动当前的方针与任务》的报告,蔡畅作了《世界民主妇女运动的现状及其任务》的报告。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全国妇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第一次有了统一的组织。
114.1949年4月1日,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国民党政府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此前,数千名南京学生一致通过了争取和平宣言,表示要团结一致,反迫害、反饥饿、争生存、争自由、争和平。
115.1949年4月11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平召开。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前身是1922年5月成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改组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青年抗日救国组织,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116.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子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一千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彻底摧毁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117.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经验,阐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概念。
118.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开幕。毛泽东在开幕词中豪迈地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选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委员会主席。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关于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五十六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通过北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着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大团结。
119.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三十万群众汇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这五十四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五十四个民族,二十八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二十八个春秋,军乐队奏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20.1949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开始了他对苏联的第一次访问。1950年2月14日,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仪式隆重举行。毛泽东和斯大林亲自出席签字仪式。
121.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草案)。4月30日,毛泽东主席签发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5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基本法律。
122.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0日公布施行。《土地改革法》共六章四十条。它规定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123.1950年5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以中央名义编辑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毛泽东选集》,在全国出版发行。1951年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正式出版发行。后来,相继出版了第二、三、四、五卷。
124.1950年6年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颁布。《工会法》共五章二十六条,它明确规定:工会是工人阶级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法》公布后,各地国营工矿企业很快就建立和健全了基层工会组织,并开始组建各种全国性的产业工会。工会成为人民政府的强大柱石。
125.1950年6月6~9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向全会作书面报告,题目是《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这是中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
126.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庄严的国徽诞生了。用齿轮、麦稻穗、五星、绶带作为题材,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政权和全国人民的大团结。把天安门作为题材的一部分设计进去,用以代表五四民主运动发祥地、新中国的诞生地,以天安门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127.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面对重重困难,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征。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不畏强敌,并肩作战,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把敌人赶回到三八线附近,迫使敌人于1953年7月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28.1951年3月28日至4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和《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对整党建党工作作了具体部署,规定了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若干基本条件。
129.1951年4月3日,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方针,推动了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0.1951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了党在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时期思想宣传工作方针和任务,推动了各级党的领导机关把向党内外进行马列主义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工作,并和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131.1951年9月20~30日,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互助合作会议。会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以毛泽东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阐述为指导,吸收了应重视农民对个体经济的积极性、组织起来的工作适合生产发展的需要等党内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
132.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1952年元旦,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的团拜会上致祝词,号召全国人民和一切工作人员一致行动起来,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将这些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一场群众性的“三反”运动很快在全国形成高潮。“三反”运动于1952年10月结束。
133.1953年,我国开始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134.1953年4月2日,中央选举委员会发出《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和《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拉开了新中国第一次人民代表选举的序幕。全国基层选举工作从4月开始全面铺开,选出基层人民代表550多万。
135.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6.1953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根据中央的《决议》,全国农村于1953年12月开始进行统购工作。1954年又实行棉花的统购和棉布的统购统销。从1954年9月起,我国城乡开始实行棉布、食用油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从1955年11月起,全国城镇统一实行粮食及粮食制品凭票定量供应的办法。由此,我国粮食、食用油脂油料的统购统销进一步制度化。
137.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38.1954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以陈云为主持人的八人工作小组,对“一五”计划纲要草案进行第五次编制。通过不断修订、调整、补充,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终于形成了我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蓝图。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会议认为,这个计划“是全国人民为实现过渡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是和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计划。
139.1954年9月15~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为了保卫国际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刘少奇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十三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140.1953年10月至11月间,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全国第三次互助合作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报中央修改后,于12月公布执行。
141.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隆重仪式,向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立下战功的人员授予元帅军衔及勋章典礼。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共授予元帅十名,大将10名,上将50名,中将175名,少将804名,元帅、将官合计共1054名。
142.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报告,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国和外国关系等,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143.1956年9月15日~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59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以及国内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
144.1957年2月,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45.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仪式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碑体正面雕刻着毛泽东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字。背面是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146.1958年5月12日,新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的小轿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第一辆“东风”牌国产小轿车出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后,“一汽”的技术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又成功地制造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
147.1961年1月14~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确定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转变,它对于后来大规模的经济调整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8.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的题词。祖国大地掀起学雷锋的热潮,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成为风尚,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149.1964年5月14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郑州逝世。他提倡在兰考种植泡桐,锁住黄沙。后来,兰考人民亲切地把泡桐称为“焦桐”。《人民日报》刊登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焦裕禄的事迹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150.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51.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再次提出了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即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52.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53.1969年4月1~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154.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国防科委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155.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大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和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的提案,以压倒多数被通过。
156.1973年8月24~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
157.1974年4月6日,邓小平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会议,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邓小平在大会发言中,全面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思想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58.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大提出的国民经济发展宏图,大会选举朱德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
159.1975年9月15日至10月1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在开幕式上讲话,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现代化的看法。
160.1977年8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应到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次大会,是在揭批江青集团进一步深入,各方面工作得以恢复和整顿,广大群众渴望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清理、拨乱反正的情况下召开的。
161.1977年9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陈云的文章《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文章指出,实事求是不是一个普通的作风问题,而是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实事求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
162.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6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工作者汇聚到了人民大会堂,出席这个科学的盛会。邓小平致开幕词。
163.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光明日报》刊登了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实现了党在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在党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64.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对全党工作重点转移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邓小平在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全党工作的重点从1979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65.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共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的报告,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批准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166.1980年3月15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由新华社播发,向全党全国公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共12条,这十二条准则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纯洁党员思想、建设党的队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67.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获得圆满成功。运载火箭是把人造天体或宇宙飞船运送到预定轨道上的火箭。远程运载火箭的试验是我国国防工业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远程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表明我国的国防实力进一步加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揭开了新的一页。
168.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重要的历史文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简要回顾了60年来党的战斗历程,对一些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肯定了党在建国后三十二年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指出党在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认为这是一场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169.1982年9月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邓小平高度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全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大会审议通过的新党章对党员和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要求,比历次党章的规定更加严格。大会选举组成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以及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的奋斗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深入发展。
170.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阐述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是进行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71.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会议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
172.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73.1992年10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四大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和战略部署。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74.1994年8月23日,中宣部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1997年7月,中宣部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75.1995年11月7日,江泽民在北京考察期间,首次提出了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随后,全国县处以上领导干部广泛开展了“三讲”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对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76.1997年6月30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等,英国王储查尔斯等,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出席交接仪式。江泽民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历史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的邓小平先生。我们正是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终于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
177.1997年9月12~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通过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178.1999年11月20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是我国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
179.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澳门回归祖国。
180.200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提出了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抱,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创新和突破,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纲领。
181.2001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决定》,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从11全方面作出决定。
182.200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183.200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办法(试行)》共7章,即总则、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检查的方式、日常监督、调查核实、纪律和责任、附则,共30条。
184.2004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共5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47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由总则、分则、附则组成,共178条。
185.2004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条例分5章:总则、党员权利、保障措施、责任追究、附则,共38条。这是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186.2005年10月12日,北京时间9时许,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两名中国航天员送上太空,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
187.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时说,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88.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89.2007年10月15~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胡锦涛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90.党的十七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主要修改内容共有15条,既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重大成果,又充实了论述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充实了党的建设的内容。
191.自2008年3月,全党开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同年9月正式启动,自上而下分三批进行,到2010年2月底基本结束,共有370多万个党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参加。每批历时半年左右,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展开。
192.2008年10月9~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93.2008年8月8~24日,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奥运会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比赛项目。福娃是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194.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195.2009年9月15~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分8个部分,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196.2010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的通知,部署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
197.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首届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世博会历时184天,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踊跃参展,200多万志愿者无私奉献,7308万人前往参观,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198.2010年5月,为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7月根据提名情况确定了候选人,向社会公布并接受投票。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在投票评选的基础上,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组委会评审组专家投票等程序,最终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9.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共分十二个部分。“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将水利发展提高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第4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

简介

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它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宪法和法律把它们变成国家的意志,贯彻到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方面通过其各级组织、各级干部,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运用广泛的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宏伟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队伍的发展、壮大,党的干部的培养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继承、发展,党纪党规的确立和监督、检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等等。

主要阶段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版本资料简介,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
1、大革命阶段 2、土地革命阶段 3、抗战阶段 4、民主革命阶段 5、新民主主义阶段 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7、文化大革命阶段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 10、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成立背景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

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
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一、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做了榜样,随后马克思主义为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 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四、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五、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党史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在法国的共产主义小组还没有和国内取得联系,所以没有派代表出席)。推举的代表共12人:湖南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刘仁静、张国焘,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陈公博,日本东京小组周佛海。参加大会的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召开过程中曾遭到帝国主义密探的干扰,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讨论了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在上海召开。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1935年长征过程中,遵义会议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进行全国性抗战。

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也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1940年,百团大战由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指挥。

1941年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 。

1942 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争论,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名《双十协定》。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48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在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地向全国人民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4 年,中国赶走南越侵略军,收复西沙群岛。

1975 年的全面整顿工作由邓小平主持进行。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告诉我们,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生产力诸要素全面渗透,同它们融合。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定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中共十八大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5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一九二一年—一九四九年)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党的历史?

⏹认识党领导下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伟大历史进步和辉煌成就,坚定地跟党走。

⏹牢记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前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做出的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

⏹回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党史

⏹带着一颗纯净的心去学;
(而非世俗)

⏹带着一颗宁静的心去学;
(而非浮躁)

⏹带着一颗崇仰的心去学;
(而非轻蔑)

⏹带着感情去学;
(而非冷漠)

⏹带着信仰去学;
(而非投机)

……引子

中国历史纪年: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

⏹燧人氏,即“燧人”,有讲是三皇之一,约公元前10000年前,距今约12000年。

⏹五帝:少昊、颛顼(zhuan xu)、帝喾(ku)、尧、舜(伪《尚书序》)。

⏹尧,公元前2357年~前2286年。

⏹舜,公元前2285年~前2225年。

⏹禹,生年不详,约距今4000多年。

⏹14—16世纪,欧洲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和人文主义兴起。此时,元朝刚开始21年。文艺复兴结束时,明朝还剩下45年。

⏹17、18世纪,欧洲处于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并开始工业革命,科学和资本主义现代文化产生并迅速发展。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4年后方建立。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清朝正在安享康乾盛世。

18世纪中,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清朝还有6位皇帝等待出场。

⏹19世纪30、4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建立稳固统治。中国爆发鸦片战争,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第二次产业革命,进入重工业时代;
中国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从那时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势力的斗争,但都归于失败!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戊戌变法!失败。封建统治者不允许。以和平方式走立宪制的道路行不通。

⏹辛亥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允许。以革命方式走资本主义的道路也行不通。

中国的前途究竟在哪里?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九一九年五月—一九二三年五月)

1,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2,中国的工人运动发展,各地共产主义组织成立。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党的“一大”(1921.7.23—31)——《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

4,党的“二大”(1922.7.16—23)——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

(一九二三年六月—一九二七年七月)

⏹歌曲:《北伐歌》(《国民革命歌》)

《工农兵联合起来》

1,党的“三大”(1923.6.12—20),确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2,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国民党一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3,5月,设在广州黄埔的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黄埔军校)。

4,党的“四大”(1925.1.11—22)——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5,东征、北伐。

⏹1925年2—12月,国民革命军先后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南征,消灭了军阀。

⏹北伐战争(1926年7月—1927年3月)。

6,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掀起高潮

⏹工人运动出现高潮。如“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7,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和党内严重的右倾退让政策

8,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

全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

土地革命时期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九三七年七月)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

⏹起义均告失败。

抗日战争时期

(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五年八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部分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一九四九年九月)

⏹抗战胜利后,人民期望和平,中国共产党呼吁建立联合政府。

⏹重庆谈判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

⏹在人民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1949年3月,毛主席在西北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警示: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政治前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即将到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6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包括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内,迄今共开了十七次代表大会。民主革命时期开了七次代表大会,建立新中国,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已开了十次代表大会。这十七次代表大会,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



经过前七次代表大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做出了相应对策。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党多次经历关系自身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的历史关节点,经受住了多次重大挫折或重大成绩的严峻考验。

回顾党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特别是在主要关节点上经受考验的历史,深刻总结经验,努力把握党的领导和执政规律,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在领导革命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中国共产党主要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大革命失败的考验
(二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考验 (三应对日军侵华导致民族危亡的考验 (四应对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杂局面的考验

二、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
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62年中,至少经历了四次应对困难和成绩的重大考验。
(一应对新中国建立初期胜利和困难局面的考验

(二应对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完成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考验
(三应对“文革”后百废待兴困难局面的考验 (四应对国内政治风波和苏东剧变的考验 从应对考验的历史进程中汲取经验教训 第一,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理想,坚定信念。

第二,任何时候都必须戒骄戒躁,牢记“两个务必”。

第三,任何时候都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第四,任何时候都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第五,任何时候都必须尊重群众,依靠群众。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党史 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