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问题(全文)-5845威尼斯达人

时间:2022-06-24 13:15:1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问题(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3篇

【篇1】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师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正确的入党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长期学习和修养才能塑造;也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完善才能保持。列宁曾说:“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强调的就是正确入党动机的重要性,唯有此才能确保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入党的目标不正确、意志不坚定,即使入了党,也难免会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迷失方向,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不仅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毁了自己。近几年中央查处的“老虎”“苍蝇”违纪违法案件就是鲜活的反面教训。他们也曾经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但是随着位置的提升,手中权力的增加,心中党员的责任就忘记了,没有了顾忌,突破了底线,干出了损害党的形象、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每一名党员只有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时刻警醒自己,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经受住考验。

扎实学习促进党性修养持续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仅决定着自己党性觉悟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党的性质和战斗力。周恩来总理曾说:“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提高党性修养,离不开加强党建理论学习。

找准“着力点”强化理论学习。“两学一做”“学”是基础,通过学习《党章》和《准则》、《条例》等党内法规,真正弄清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照自己是不是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是不是把握住了一名党员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学习系列重要讲话,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审视自己思想上是否纯正、政治上是否过硬、行动上是否可靠。

学习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人,就是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的突出代表,是每一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所在的市中心医院今年建院60周年,60年,是一个个共产党员扎根戈壁、无私奉献、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历程,医院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凝结着他们爱岗敬业、顽强奋斗的汗水。每每学习他们的事迹,总是让我心生温暖、感动,找出在能力、本领方面与他们的差距,并产生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动力。

坚持实践锤炼做合格党员。合格党员是个动态过程,党性锤炼要实实在在落实在行动上、实践中,落实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上。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共产党员的修养,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作为一名党员首先要立足自己岗位,学习新本领,履职尽责应对挑战,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为临床一线做好服务工作。

锤炼党性要积极参加党内组织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作为一名党员,无论何时,不能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上,“党内没有特殊党员”,要积极主动地参加“三会一课”,自觉接受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积极参加党内活动。爱岗敬业,带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这一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真正做一名新时期政治合格、守纪合格、品德合格、履责合格的共产党员。

教师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讲道德、有品行”其关键词就在于道德品行。那么什么是道德呢?

(一)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举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子女很多,却没有人赡养老人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都会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先是判断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是不对的。评判的标准来自哪里?一是传统习俗,百善孝为先,孝敬和赡养老人是为人子女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是社会舆论,社会普遍对这种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持否定态度。三是发自内心热爱父母的向上向善的本能,就是所谓的良心或良知。所以说基于以上三点,人们就对社会上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做出一种善恶的判断。道德包含着品行,道德和品行我们经常联在一起说,因为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有什么样的道德标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品行。那么道德有什么用处呢?

(二)道德的功能和作用。道德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由此可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主要有两种调节方式,一种是道德,另一种是法律。道德和法律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习近平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规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规。所以说道德的主要功能在于约束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

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在人的能力、智慧和道德同样重要,但在这三个方面,人们往往把道德品行摆在首要位置,成为评价一个人的为人处事的主要标准。意大利诗人但丁有一句格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名言:能力将你带上巅峰,但德行让你常驻那儿。中国老百姓常说:“有德有才是精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我们党的用人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般的人才使用原则是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由此可见一个人道德品行对一个党员干部的影响有多么大。

(三)共产党员的道德品行包括哪些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作为党员首先要明大德。明大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讲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主要包括共产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品质的本质和核心,入了党,就要一辈子一心一意跟党走,就要知恩感恩报恩。佛家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常想一想,当初为什么要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时常想一想,在鲜红的党旗面前,自己作出了什么庄严宣誓?时常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还保留着那份对党的赤诚之心?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写在入党誓词里的。作为共产党员就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品德。

守公德即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全体公民约定俗成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使用文明语言,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遵纪守法等。行有行规,从事具体职业的党员也要模范遵守行业操守、行业纪律规定。党章中规定,共产党员永远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一员,不得搞特权。所以共产党员要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严私德中的私德即指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共产党员在品德修养上首先要管住自己,管好家人。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的起点,如果一个党员干部连自己和家人都管不住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二、共产党员讲道德、有品行的时代意义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提出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就是做到“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讲道德、有品行”无论是针对党的组织建设还是针对社会建设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求全体党员要“讲道德、有品行”呢?我认为有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讲道德、有品行”体现了共产党员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共产党的伟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作为党组织的一员,党的理想就是我们个人的理想,为党的理想而奋斗的过程,就是实现我们自身价值的过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修养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修养。儒家传统文化认为,人性本善,人生就是不断追求向上向善的过程。于是古人修身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其中将立德视为三不朽之首。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更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崇德扬善、积善成德。无论是从组织一员的角度,还是个人角度来看,“讲道德、有品行”都是我们共产党发自内心的愿望,体现了共产党员对一种理想人格状态的追求。

二是强调共产党员“讲道德、有品行”彰显了我们党发挥以德治党软实力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邓小平同志早就总结过,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制度建设是不是万能的呢?事实证明,党规党纪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落在人身上,靠人来执行。面对利益诱惑,道德修养高的人能够心无旁骛不为所动,而道德低下的人则极容易被捕获。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制度漏洞下,有的人犯了错误,而大多数人却没犯错误,这是因为什么?就是因为大多数没犯错误的人对制度心有敬畏,虽然没人监督,但自己知道有的事不能做,这就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从制度的角度来讲,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不让人干坏事,但是要让人自觉地做好事,光靠制度也是不够的。

因此,从严治党要兼具道德感召力和制度约束力,才能达到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效果。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增加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内容,就为共产党员划出了一条道德高线,就是要发挥党以德治党这种软实力的作用。

三是讲道德、有品行是发挥共产党员引领社会风向标作用的具体要求。王岐山指出,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风决定民风,民风影响党风。人们常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自身道德水平不高,还会使一些群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官德毁而民德降”的不良后果,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如果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能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在社会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一定能够引领社会风气,成为引领民风的风向标。

三、共产党员如何做到讲道德、有品行

广大党员干部如何通过自身修养来拥有好的道德品行呢?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给出了答案:“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这段简短的讲话,道出了“四种资源:历史传统、人民群众、榜样典型和制度标准。

(一)培养崇高政治品质明大德。

一要对党忠诚。对党忠诚,就要对党的事业忠诚,对履行的政治任务忠诚,对岗位职责忠诚,像入党誓词中讲的那样,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特别是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必须做到绝对忠诚,决不能受西方敌对势力影响而对党三心二意,政治上要永远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党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

二要增强四个意识。政治合格,最根本的是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这“四个意识”集中体现根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要求,是检验党员政治素养的试金石。党章党规遵守得好不好,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学得好不好,重要的也是看这“四个意识”有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四个意识”的落脚点是“看齐意识”,向谁看齐?我们要经常主动全面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看齐意识强不强,关键看行动,就是要始终做到党中央提倡什么我们就积极踊跃地参加实践,党中央禁止什么我们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什么,做到令行禁止。我觉得,共产党员讲政治品德用最核心的一句话概括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听党话,跟党走。

三要增强政治定力。当今时代,是信息大爆炸时代,数据被捧为21世纪的黄金和石油。每天我们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同时我们每个人又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生产者的传播者。这些信息,承载着各种思潮和观点。如何看待这些信息,信什么、不信什么,对于党员来说,就是一场党性考验。很多网络谣言中有的散播违背中央政策的观点等等,说穿了,无非是想瓦解中国人的信仰,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中国搞乱,分裂中国,唱衰中国。思想混乱,不打自乱。当年苏联是怎么倒下去的?不就是从丑化苏联领导人,否定苏联历史开始下手的吗?共产党员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擦亮眼睛,敢于亮剑,自觉抵制,坚决斗争。

(二)增强自律意识守公德。

什么是自律?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自己要求自己按一定的规范去做。作为共产党员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要求群众做到的我们必须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对于群众来说,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群众就是从身边所能接触到党员的一言一行,去感受、去认识、去评价我们整个共产党的。近日,有媒体称7月1日起,机动车驾驶人实施交通违法行为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对交通违法作出行政处罚时,被处罚人的政治面貌和职业信息将被调查,涉及中共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将被通报纪检监察机关。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员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将纳入党组织监督考察的范围,如果违章行为严重也将会受到党纪处分。所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在社会生活中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为百姓树立好榜样

(三)增强自省意识严私德。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要想修炼道德品行,需要时刻的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有问题,就要立即改正。习近平同志讲,要时刻反躬自省,就像古人讲的“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洁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养德,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

一要慎独。一般来说,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大家的言行都会差不多。因此,更关键的是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得好。我们要把这种遵守规则的意识植生在自己的内心中。刘少奇同志主张把“慎独”作为共产党人修养的方法加以运用。他指出,共产党人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二要慎微。关键要注意小节。习近平同志强调,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大多数腐败分子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开始的,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所以,对于我们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来讲,小事当慎,小节当拘,真的是金玉良言。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

三要慎交友,净化三圈(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一般情况下,离不开社会交往,也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慎重交友。要净化朋友圈,交益友,自觉抵制吃喝玩乐的庸俗之交、互相利用的势利之交。门可罗雀的典故最能说明朋友间的势利之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慎重交友,所谓的朋友大都是奔着你手中的权力来的,你也就成为他们逢迎、围猎的对象。要净化生活圈,要管好自己的家人。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家庭关系上给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生前为自己的家人亲属定了“十不准”,包括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他;来者一律住招待所等等。“十不准”既是周恩来对亲属的要求,更是他自己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要净化工作圈,建立正常的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决不能搞亲亲疏疏、人身依附,防止工作关系庸俗化,营造良好的风气。

教师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方案提出,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其中,“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讲道德、有品行,就是做人要实,光明磊落。对于党员来说,就是要忠诚老实、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一要做老实人。共产党人做老实人,就是要忠实地面对党、面对组织、面对人民、面对同志。二要说老实话。说老实话,就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错误不隐瞒,坚持真理、尊重事实,切实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三要干老实事。广大党员要抱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大局为重、以发展为要、以民生为大,对工作尽力,对岗位尽责,对事业尽心,崇实干、用实劲、求实效,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

讲道德、有品行,要从慎初、慎小,从小事做起。党员的作风养成,要从日常处着手,从点滴中做起,从小事上破题,从细节上加分。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立德、修德、践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

讲道德、有品行,说到底就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公、私二字。能不能做到严以用权,有没有正确的权力观,是不是真正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十分重要。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源头上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切实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时刻要对手中的权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做到为民用权。

【篇2】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以下是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欢迎阅读。

  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一

  官德缺失之痛,在撕扯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执政党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勇气和智慧。现实警示我们,当前重视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务必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

  (一)官德缺失的特征

  纵观近期所查处的一些贪腐大案,归纳它们有四大特征。一是“以权谋私”。公与私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官员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公与私的问题又集中表现在如何运用手中权力方面,如果能够用权为公,就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谋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社会谋发展。如果是用权为私,就必然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不顾廉耻,失德违规,最终陷入犯罪的泥潭。二是“弄虚作假”。实事求是是官员道德的基本要求,对大多数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的官员来说,不是“不能”,而是“不愿”。道理很简单,如果实事求是,以权谋私的目的就不能达到了。所以,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有的官员为了名利双收,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三是“作风霸道”。以掌权者自居,官气熏天,唯我独尊,使人望而生畏;办事主观武断,既不依靠集体领导,更不依靠广大群众,常常是我行我素。四是“腐化堕落”。人都有七情六欲,要过体面的生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欲望是一柄双刃剑,驾驭不好,就会把人送进地狱。有的官员之所以在权、钱、色等的诱惑下坠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困、为欲所牵、为欲所害,尤其是色欲。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腐败的干部60%以上跟包“二奶”有关,被查处贪官中95%有情妇。这说明,财和色是官员思想防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二)官德缺失的根本原因

  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滑坡,官德缺失,原因是多样的。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环境影响官德建设。首先,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一些富人的优裕生活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由此产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其次,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如果腐败官员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必将对清廉官员产生巨大伤害,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再次,我国民众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这需要民众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民众臣民意识残余较多,“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民众的政治参与不论从热情还是从广度来说都还比较低,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坚实的舆论基础。

  二是干部道德建设存在认识误区。我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长期以来重教育轻体制机制约,干部道德建设过分依赖人性而忽视理性,过分依赖道德而忽视制度,过分依赖自律而忽视他律。在干部道德建设中过分强调“内事省”、“慎独”、“独善其身”,这使我们的一些领导者抓起廉政建设来,套路依旧。抓学习,强调提高自觉性;抓修养,强调自警、自省、自励;抓典型,强调见贤思齐;抓民主生活会,强调开展自我批评、自查自纠等等。不能说,这些工作不必要、不重要,但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据官方传媒多次披露,在暴露出的大案要案中,百分之九十几是群众和知情人举报的。这就是说,多数的腐败问题,既不是罪犯本人经过自我学习教育、良心发现而自己讲出来的,也不是在民主生活会上自查自纠出来的。这表明,片面依赖干部道德自律的老路走不通。

  三是体制机制上的缺失为一些官员道德失范开启了方便之门。首先,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西方制度建设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所以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而我国传统的政治前提假设乃是人性本善,所以我国传统社会中重人治,而缺乏法治,缺乏完备的制度设计。我国官员在运用权力的时候,更多的是靠道德良心制约自己的行为,缺少严格的制度规制人们的行为。在这种只靠“应该”,而缺乏“必须”的状况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下,某些官员的道德失范就从可能变成了现实。其次,现有制度落实不力。组织监管、纪检监管、群众监管、法规制度监管等监管渠道的关系不顺,导致“都监都不监,都管都不管,出事才来管”的被动局面,尤其对干部的“德”方面监管不力。虽然制定了很多文件、办法,但真正落实的不多。正是由于监督规定过宽过软,甚至“缺位”,操作上重教育轻处罚,重政治处罚轻经济处罚,对“八小时外”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起不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导致一些人产生业余时间是自己的,谁也管不了的模糊认识和行动上“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侥幸心理,从而“八小时之外”失范的人越来越多,成蔓延趋势。

再次,官员道德评价机制不完善。良好的道德评价机制能够使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得到肯定,受到社会舆论的赞扬。使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承担舆论压力,付出代价。我国现在没有健全的官德评价机制,虽说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但长期以来,“德”作为软实力,一直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考察中的难点和弱点,有时甚至处于盲区。致使许多道德品质很好、很有才干和政绩的优秀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晋升、重用和物质奖励,而一些道德品质很坏,造成一些恶劣影响的干部却能凭借其不讲道德的“优势”,不择手段地跑官要官,窃居高位和要职,得到非分的荣誉和待遇。

  四是部分党员干部不求自律。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不讲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而忘私、无私奉献等道德规范作为不切实际的东西加以否定;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从而导致了某些“吏无吏德”、“官无官责”的消极现象,成为名利、地位、金钱、美色的俘虏,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并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

  五是干部任用上存在片面性。在选人用人标准上忽视了对干部政治素质、品质修养和生活作风的考量,形成了不好的用人导向,这是领导干部官德缺失的一个重要诱因。尽管我们党历来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一是重才轻德,二是过分强调干部的学历、年龄标准,使一些没有经过严格政治锻炼,思想品德基础不牢的人,仅凭着年龄和学历优势就被委以重任,这样的人一旦位高权重失去约束,也很容易出问题。三是重形式轻内容,往往以其工作中的“数字”和搞了多少“工程”作依据,来判断干部政绩的优劣,没有认真推敲干部的“数字”,对搞形式主义的“两面人”、“数字”干部识别不够。

  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二

  党的建设的主线与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党的建设的主线为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与基本要求。但是在我们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与党的建设主线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党对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和现象,为此必须将其纳入党的建设主线的视域下进行思考与谋划。

  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党在探索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通过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制度和机制创新等,使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基本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与党的建设主线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党对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和现象。

  根据我们对山东省包括青岛市在内的685名科级至厅局级干部的调查问卷显示(下同):当前党政领导干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五位的是,办事不切实际,搞形式主义(68.03%);脱离群众,宗旨意识淡薄(56.93%);理想信念动摇(48.91%);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37.81%);组织纪律淡薄,自由主义(36.64%)。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出了问题,但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德”和“能”的关系。按照我党的干部标准,“德”和“能”是两个重要指标,必须在坚持以德为先的前提下兼顾德才。但实践中重能轻德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党政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瓶颈和桎梏。

  一是干部选用重能轻德。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济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党政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被摆上了突出的位置。但问题是,在重视能力标准的同时,从政道德却被不自觉地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淡出了选人用人的视野。用人导向的误区,不仅使党政领导干部自身不重视道德修养,而且使人们推荐干部也把“德”置于标准之外。

  二是干部教育重能轻德。干部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干部自身成长不同阶段重点可以有所不同,但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道德教育等应该贯穿始终。但目前来看,干部教育更多侧重于能力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德”的教育缺失情况比较严重,表现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很少纳入教学计划;教育形式单一,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缺少道德教育系统的教材,师资力量匮乏等等。调查问卷显示:44.97%认为理想信念教育缺失;41.02%认为泛政治化;36.35%认为内容重复、缺乏新意;69.93%认为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34.31%认为政治道德与个人道德背离;27.30%认为职业道德内容缺失;11.09%认为家庭美德内容缺失。重视能力培训无可厚非,但干部道德教育的缺失,从源头上就会使干部放松道德修养,丧失善恶判断能力,迷失正确方向,这对干部成长是非常危险的。

  三是干部考核重能轻德。无论是干部提拔重用,还是干部考核,很多经济指标如gdp很具体,而对干部“德”的表现很难见到具体的量化指标。通常情况下,从政道德有所体现,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体现得很少。考核评价道德指标的缺失,导致少数党政领导干部成为了“两手”干部,即干工作有一手,搞腐败也有一手。从落马官员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属于边贡献边腐败的“两手”干部,有的政绩、业绩不菲,有的功劳、苦劳不少,但在腐败上也身手不凡,以权谋私。特别是“凡腐必色”的现象严重践踏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四是干部成长重能轻德。从干部成长来看,干部个人更加看重自己本事的增加和职务的升迁,即把会干事、干成事作为升迁的平台,或者以为组织提供的仅仅是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而没有同时看作考验党性、检验道德的平台。所以,放松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忽视对党性的锤炼,降低对道德品质的标准,对想干事(为谁干事)、不坏事等涉及政治方向、道德品质的重要问题则很少思考,结果,事成了人倒下了。这个教训发人深思。

  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三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中央对党员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首次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这个概念。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 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渭南先后出现的“高毒农药违规经营使用”、“澄城7·23”重大火灾事故、富平拐卖新生儿案等事件,充分暴露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和隐患,这些负面典型事件向全市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建设,从根本上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一、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淡忘了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一些权责部门存在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脸虽好看,事却不办”。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深入基层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有的甚至打群众的主意,与民争利。

  2、慢作为、不作为现象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奉守“混日子”哲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工作能推则推,事情能放就放。思想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拘泥于老经验、老办法、老措施,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党员干部自感“船靠码头车到站”,把心思放在其他门路上,工作消极应付。

  3、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作怪。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以官为本”思想,一心保“乌纱”、谋升迁。“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关心领导好恶,漠视群众疾苦,热衷“政绩工程”。一旦出了问题,为保官职,捂着、盖着、瞒着,以至酿成重大事件,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给党和国家形象造成极大损害。有的党员干部则“以利为先”,在实际工作中,以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来定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就拖延,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牟取私利、贪图享乐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4、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抬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涣散,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上班“斗地主”,网上炒股票,开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对上级政策,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随意点评,乱发牢骚,不负责任地指手画脚,甚至道听途说,发布小道消息。有的缺乏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我的地盘我做主”,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庸俗习气、奢靡之风盛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谈起学习时间紧,一提娱乐兴趣高。讲排场、摆阔气、比享受,沉迷于灯红酒绿,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不讲原则讲关系,“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现象呈蔓延上升趋势,有些赌博活动还逐渐演变成一些人行贿和受贿的“暗道”。

  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党员干部自身改造不够、行政管理体制存有弊端、干部任用机制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上级领导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等原因。

  1、党员干部自我改造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受西方腐朽思想及生活方式、封建特权思想、市场经济效应等的不良影响,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心态失衡,官本位思想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把权力作为个人换取利益的砝码。考虑问题为自己想得多,为群众想得少。不重视理论学习,头脑空虚,工作缺乏动力与活力。

  2、行政管理体制存有弊端。现在各单位虽然都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多数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些领导奉行好人主义,乐当好好先生,多栽花、少栽刺,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惩戒的没有惩戒,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同时单位中普遍存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少数单位职能交叉,权力过大,出现了有利相互争执、无利相互推诿的现象。

  3、干部任用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干部选拔任用有一整套程序,但当前还存在一些“数字出官、跑送出官”的现象,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上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公平、公开地选贤任能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真正想事、用心谋事、踏实干事的人得不到重用。干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实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4、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党组织的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了的现象,特别对“一把手”的监督更加难以落实。监督的渠道不畅,办法不多。

  三、治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针对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决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契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整治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加强廉政、勤政文化教育,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改变领导干部对学习认识不足的误区,要把学习当作转变作风的首要要求,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当前重点是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加强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定出台考核办法,逐步把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通过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龚全珍活动,以及正反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三是用好活动成果。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自觉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2、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要建立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要建立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谈话提醒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二是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的如何处罚。三是要认真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突出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3、完善监管措施,形成作风建设的细密网络。一是建立健全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将监督机关的专门监督与党内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及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互动,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的整体活力,增强监督的综合效应。二是坚持全方位监督。将监督的视野延伸到干部的八小时以外,对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都要实施监督,特别对问题多发、易发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制定考核的具体标准,细化考核内容,便于实际中操作。要全面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主动关心埋头干事的干部,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清正廉洁、政绩显著、作风过硬等,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四

  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方案提出,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其中,“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问题一:理想信念淡薄。主要表现为信念不坚定,思想消极,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

  具体行为:觉得理想信念是空洞的说教,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做事,浑浑噩噩生活。

  剖析: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力量之源、立身之本。理想信念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动摇根本政治立场,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坚守,特别是在经受关键考验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面对繁琐日常生活的时候,都要矢志不移。只有这样,才能咬定目标不放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问题二:群众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淡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甚至损害群众利益。

  具体行为: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另行一套,对群众的困难、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冤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听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致使一些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对待上级吹吹拍拍、虚意奉迎,对待群众则居高临下、态度生硬;不愿接触群众,不敢做群众工作,怕群众“出难题”、“添麻烦”。

  剖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如果不能时时处处把群众放在心上,疏远群众甚至脱离群众,就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会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问题三: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具体行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光当和尚,连钟都不撞;工作缺乏主动性,拖拖拉拉,不推不动;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怨天尤人,态度消极,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打不开工作局面。

  剖析: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是在当前各方面困难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良好的精神状态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神懈怠与党员干部承担的责任使命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符,不仅贻误事业发展,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篇3】对照新时代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中央对党员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首次提出了“个人品德建设”这个概念。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 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渭南先后出现的“高毒农药违规经营使用”、“澄城7·23”重大火灾事故、富平拐卖新生儿案等事件,充分暴露出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和隐患,这些负面典型事件向全市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的建设,从根本上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一、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淡薄。一些基层党员干部淡忘了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漠视群众利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一些权责部门存在官僚作风和衙门习气,“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脸虽好看,事却不办”。一些党员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深入基层主动研究和解决问题,而是习惯于坐而论道,夸夸其谈,有的甚至打群众的主意,与民争利。

2、慢作为、不作为现象普遍。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奉守“混日子”哲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遇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工作能推则推,事情能放就放。思想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拘泥于老经验、老办法、老措施,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党员干部自感“船靠码头车到站”,把心思放在其他门路上,工作消极应付。
3、功利主义、利己主义作怪。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存在“以官为本”思想,一心保“乌纱”、谋升迁。“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关心领导好恶,漠视群众疾苦,热衷“政绩工程”。一旦出了问题,为保官职,捂着、盖着、瞒着,以至酿成重大事件,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给党和国家形象造成极大损害。有的党员干部则“以利为先”,在实际工作中,以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来定取舍,有利就执行,无利就拖延,有的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牟取私利、贪图享乐的工具,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4、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抬头。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涣散,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上班“斗地主”,网上炒股票,开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对上级政策,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随意点评,乱发牢骚,不负责任地指手画脚,甚至道听途说,发布小道消息。有的缺乏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我的地盘我做主”,无组织,无纪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庸俗习气、奢靡之风盛行。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谈起学习时间紧,一提娱乐兴趣高。讲排场、摆阔气、比享受,沉迷于灯红酒绿,
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不讲原则讲关系,“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在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现象呈蔓延上升趋势,有些赌博活动还逐渐演变成一些人行贿和受贿的“暗道”。
二、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党员干部自身改造不够、行政管理体制存有弊端、干部任用机制不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上级领导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等原因。

1、党员干部自我改造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受西方腐朽思想及生活方式、封建特权思想、市场经济效应等的不良影响,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心态失衡,官本位思想膨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把权力作为个人换取利益的砝码。考虑问题为自己想得多,为群众想得少。不重视理论学习,头脑空虚,工作缺乏动力与活力。
2、行政管理体制存有弊端。现在各单位虽然都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多数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一些领导奉行好人主义,乐当好好先生,多栽花、少栽刺,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惩戒的没有惩戒,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同时单位中普遍存在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与不干一个样。少数单位职能交叉,权力过大,出现了有利相互争执、无利相互推诿的现象。

3、干部任用机制不够完善。虽然干部选拔任用有一整套程序,但当前还存在一些“数字出官、跑送出官”的现象,在干部的提拔、使用上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强的标准,公平、公开地选贤任能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真正想事、用心谋事、踏实干事的人得不到重用。干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还没有完全实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4、监督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党组织的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不会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监督不了的现象,特别对“一把手”的监督更加难以落实。监督的渠道不畅,办法不多。

三、治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针对当前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决定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充分利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契机,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着力在抓常、抓细、抓长上整治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加强廉政、勤政文化教育,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改变领导干部对学习认识不足的误区,要把学习当作转变作风的首要要求,自觉地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对待。当前重点是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加强管理、监督和考核,制定出台考核办法,逐步把对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纳入规范
化的轨道。二是要注重典型引路。通过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龚全珍活动,以及正反典型的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党员干部新形象。三是用好活动成果。将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第一准则,自觉做到心为民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2、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作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在作风方面,要建立调研制度、优质服务制度;在决策方面,要建立决策程序制度,包括决策前的调研考察制度,决策中的论证、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后的督办落实制度;在班子团结方面,建立工作沟通制度,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在约束方面,建立谈话提醒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群众反映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回复制度、谈话诫勉制度、干部考核情况反馈制度等。二是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让大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违反的如何处罚。三是要认真执行制度。做到“有章必循、执章必严、违章必究”,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突出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3、完善监管措施,形成作风建设的细密网络。一是建立健全立体式的监督网络。将监督机关的专门监督与党内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及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监督互动,优势互补,形成监督的整体活力,增强监督的综合效应。二是坚持全方位监督。将监督的视野延伸到干部的八小时以外,对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都要实施监督,特别对问题多发、易发部位和重点环节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制定考核的具体标准,细化考核内容,便于实际中操作。要全面掌握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作风、生活状况,主动关心埋头干事的干部,把是否得到群众公认、清正廉洁、政绩显著、作风过硬等,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
【基层党员在品德合格方面存在的问题2】
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方案提出,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其中,“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问题一:理想信念淡薄。主要表现为信念不坚定,思想消极,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

具体行为:觉得理想信念是空洞的说教,看不见、摸不着,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做事,浑浑噩噩生活。
剖析: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力量之源、立身之本。理想信念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动摇根本政治立场,偏离正确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关键在于坚守,特别是在经受关键考验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面对繁琐日常生活的时候,都要矢志不移。只有这样,才能咬定目标不放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
问题二:群众观念不强。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淡化,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服务群众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甚至损害群众利益。
具体行为: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另行一套,对群众的困难、群众的疾苦、群众的冤屈,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想问题、干事情不听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致使一些工作得不到群众支持;对待上级吹吹拍拍、虚意奉迎,对待群众则居高临下、态度生硬;不愿接触群众,不敢做群众工作,怕群众“出难题”、“添麻烦”。
剖析: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如果不能时时处处把群众放在心上,疏远群众甚至脱离群众,就难以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就会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问题三:精神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具体行为: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光当和尚,连钟都不撞;工作缺乏主动性,拖拖拉拉,不推不动;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怨天尤人,态度消极,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打不开工作局面。
剖析: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尤其是在当前各方面困难比较多、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良好的精神状态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精神懈怠与党员干部承担的责任使命不相符,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不相符,不仅贻误事业发展,对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问题四:不敢担当,不愿担责。主要表现为怕担风险,怕惹麻烦,顾虑重重,患得患失,有矛盾不敢抓,有问题不敢管。
具体行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守摊子”、当“太平官”;畏惧挑战,回避矛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敢挺身而出,遇到矛盾躲着走,碰到问题绕道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碰硬,“得罪人”的事不干,随波逐流,明哲保身,怕破坏所谓的“团结”。
剖析:勇于担当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缺乏担当精神,就会错失机遇、贻误发展,让组织失望、群众寒心。
问题五:思想封闭保守。主要表现为难以接受新鲜事物,思维僵化,工作保守,缺乏开拓创新。

具体行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习惯于按旧思维、老套路来思考问题、研究工作;对待上级决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拿不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思路办法;畏首畏尾、求稳怕乱,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难题,遇到困难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坐等领导指示,貌似按程序办事,实则把矛盾和问题上交。
剖析:实践告诉我们,凡是思想解放、敢闯敢试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就有声有色,各项事业发展就快。反之,循规蹈矩、封闭保守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就缺乏活力、毫无起色。
问题六:工作标准不高。主要表现为创先争优意识不强,固步自封,安于现状,自满自足,自我陶醉。
具体行为:眼界不宽、站位不高,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不善于在大局中找定位、定目标;甘于平庸,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面对落后局面依然无动于衷;习惯于自己与自己比,小成则满、小进即安,没有新追求,缺乏新动力,一些工作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
剖析:工作标准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在当前竞相发展的形势下,不以一流的标准、一流的要求去衡量和推进工作,就谈不上实现跨越发展,甚至已有的好局面也可能丧失。只有大力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在各项事业发展上瞄准一流、争先进位,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才能确保目标实现。

问题七:落实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责任不清,抓得不紧,督察不力,重形式不重结果,重过程不重实效。
具体行为:工作推进不力,定了的事情迟迟不见落实;习惯于提原则要求,不研究具体措施,不明确具体责任,抓而不细;工作布置后不督察,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问题不到位。
剖析: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工作不落实,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宏伟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只有坚持以实践为标准,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才能铲除只尚空谈、不干实事的不良风气,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问题八:工作效率不高。主要表现为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

具体行为 :办事拖沓,推三阻四,本来今天可以办好的事拖到明天,一天可以办成的事拖个三五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仍然存在;审批程序复杂,群众不跑几趟事情很难办成。
剖析:办事效率低下,伤害了群众的感情,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有做好。
问题九:学习研究不够。主要表现为学风不够扎实,研究不够深入,学不求深、思不求解,食而不化、学用脱节。
具体行为:把学习当作软任务,认为学不学无所谓,或者敷衍了事,装装样子,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政策研究不透,不深入实际和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对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
敏锐、应对不得力;下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看不到问题,提不出对策。
剖析:加强学习和研究是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途径。学习抓得不紧,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就难以应对新形势新问题和繁重艰巨的任务,就会认识偏差、决策失误,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问题十:贪图享乐。主要表现为工作怕苦、怕累,习惯于舒舒服服过日子、轻轻松松干工作。
具体行为:工作拈轻怕重,不是比贡献而是比待遇,工作多做一点就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便满腹牢骚;讲待遇、讲享受、讲排场,开支大手大脚,八项规定执行不严,生活招待开支过大;参与带彩娱乐活动。
剖析:贪图享乐严重背离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与党和群众的要求格格不入。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搞清楚应该追求什么,不应该追求什么,决不能为了追求个人享受忘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推荐访问:对照 新时代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