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5845威尼斯达人

时间:2022-10-24 18:45:08 浏览量:

随着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压力越来越多,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各种外界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青少年存在某种程度的“迷失”感,心理和精神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兴旺,全社会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1.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由于他们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以及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更多的挫折,所以,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两万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笔者就这几个方面归纳出青少年中出现的突出心理问题。

1.1情绪、情感类问题。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首先身体正在急剧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其次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他们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而这时,他们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不稳定,有的表现为抑郁情绪,还有的出现强迫症等。

1.2自制力差,情绪控制机制存在较大缺陷。当前的许多学生,做事凭义气,交友不分好坏,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为,自制力十分差。这样,他们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去遵纪守法,就没有勇气克服学习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最近我对本地初高中的部分流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他们中有近半数人辍学并非是由于学校或家庭的原因,而是由于当时觉得读书太苦,抱着出去试试看的想法,惘然离开学校;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一两个同学或朋友的一两句刺激的话而负气辍学的。当我调查另一些打架的学生时,我问他们为何打人,其中有许多人竟回答说:“当时我只是觉得他不顺眼。”

1.3在学习中缺乏韧性,在工作中表现得不够顽强、执著。在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开始时,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物理、化学等这些中学阶段新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可是要掌握好一门功课,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就行的,时间一长,他们中的许多人便觉得学习这些功课太苦太累,从而最终放弃了。其他类似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他们同样表现得不够坚忍顽强,持久以恒。

1.4厌学问题。现在学生上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刻苦学习的意识,混日子成了他们的主流状态,即便成绩前几名的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不太认真听课,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该干啥干啥,显然不把课堂当回事,更不把老师当回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演变为过早辍学,而这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2.保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对策

2.1讲究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民主化。父母要讲究与孩子沟通的方法,“蹲下来”与孩子平等交谈。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当他们的看法的确有问题时,不要大惊小怪,要心平气和、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交谈。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从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要舍得让孩子吃亏,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不畏困难。同时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家长应当在合适的时机把正确的性知识教给孩子。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一定要平等,切忌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开始。其实,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教育者也不用刻意地去准备,也不必费心地去营造气氛,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发现孩子的“秘密”后,“大人”们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2.2学校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家长的指导,积极动员家长参与到育人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帮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指导家长以身作则,不要过于宠爱孩子,给予青少年更多磨砺机会,使青少年从启蒙时期就开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坚定的信念。学校应更多地开展家长会、家访、教师与家长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互动。

2.3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措施,严格管理学生,启发学生自律自勉,使青少年行为的自觉性不断发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顽强拼搏的精神;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加强其学习动机教育,使学生形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世界观、人生观,克服其意志上的弱点。

2.4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社会、学校和家长都要把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学习不是为别人学习,而是为自己而学,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效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自控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定能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

推荐访问: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地图